北京報道近年來,地方財政比較普遍的現象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下降,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影響賣地收入,與此同時,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等資金需求量較大,尤其是民生剛性支出在穩定增長。為了推動實現財政收支更好平衡,政府過緊日子成為必然,多個省份在加快推進零基預算改革,致力于將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
3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對外印發《關于深化零基預算改革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下文簡稱“《若干措施》”),圍繞部門預算、專項資金、公用經費、資金資源資產、項目預算、工程建設、市縣預算等方面推出系列務實舉措,旨在更深層次、更大力度落實落細過緊日子的要求。
《若干措施》指出,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無效部門預算項目。從編制2025年預算起,對到期的階段性項目、與基本支出高度重疊的日常運轉類項目、經常性項目中夾帶的一次性支出事項,原則上全面清理退出;對績效目標不明、使用效果不佳的項目堅決退出。
《若干措施》明確,全面清理政務數字化項目。梳理省級政務數字化項目建設情況,摸清項目投入、運行狀況、維護成本及模式等底數。開展“一部門一系統”成效評估,對使用率低、重復性建設、存在安全隱患的系統,以及未實際運行的“僵尸”系統等,制定分類處置措施。推動政務數字化系統集中管理,對納入統一數字底座的云、網、數、端等系統運維進行集中采購,推動省直部門開展統一運維,降低運維成本。
《若干措施》明確,健全項目預算安排掛鉤機制。省直部門申報經費預算300萬元以上(含300萬元)的單個項目,應有黨中央、國務院或省委、省政府明確文件依據。完善預算編制與績效評價結果、預算執行、監督檢查、過緊日子評估情況掛鉤機制。
《若干措施》要求,加強資金資源資產統籌。加強各套預算資金的統籌銜接,統一預算分配權,避免重復投入。進一步摸清省級可貨幣化計量、可有效識別、可盤活利用、可統籌調配的資源資產情況,分類提出依法依規處置閑置資源資產的政策措施。持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年度內省級業務主管部門未提出分配意見,以及省財政廳未下達指標文件的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原則上不予結轉、收回總預算。
《若干措施》提出,嚴格控制省直黨政機關工程建設。省直部門不得違規新建、改建、擴建樓堂館所。將2025年作為“省直黨政機關大院零工程年”,除國家部署要求建設項目、省直有關審批部門在2025年1月1日前已批復項目、符合規定且必要的危舊房修繕以及續建項目外,省直機關本級及其所屬事業單位2025年不在駐地開展工程建設,不開展辦公用房、技術業務用房大中型維修改造。
《若干措施》還對市縣預算管理提出規范要求。其中一項為,加強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健全與人口達峰和分布變化銜接、與財政承受能力匹配的文化體育、教育衛生、養老托育等公益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機制,突出基本使用功能,嚴防超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