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央視總臺春晚都是熱門的話題之一,今年除夕夜,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為全球華人帶來了一場飽含非遺魅力的視聽盛宴。這臺晚會也帶火了眾多事物,涵蓋城市文旅、非遺文化、科技產品等多個領域。
機器人C位出道
今年春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非“賽博秧歌”莫屬。在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中,宇樹H1“福兮”機器人與舞者們一同登上舞臺,瞬間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成為蛇年春晚毫無爭議的焦點。
這些機器人運用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和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每一個動作都精準且流暢,與舞蹈演員配合得嚴絲合縫,完成了丟手絹、扭秧歌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既俏皮可愛又充滿科技感。
節目播出后,關于春晚機器人的話題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一躍成為熱搜榜首。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驚嘆于科技的飛速進步,“這機器人太可愛了,動作比我還靈活”“我國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化到這一步了!這么多高難度動作都做得如此流暢、嫻熟!”等評論層出不窮。
白蛇傳引發回憶潮
乙巳蛇年,熒屏舞臺、街頭巷尾以及人們的互道祝福中,隨處可以遇見蛇元素?!栋咨邆鳌愤@一經典故事也在今年登上了春晚舞臺。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斷被復述、創新、闡釋,2006年,“白蛇傳傳說”更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取材自經典故事《白蛇傳》的小品《借傘》成為今年春晚的熱議焦點,引發了全民回憶潮。當“白娘子”趙雅芝與“許仙”葉童現身舞臺,熟悉的音樂響起,瞬間將觀眾拉回到那段充滿奇幻與浪漫的神話故事中。許多80、90后觀眾感慨,小時候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新白娘子傳奇》的場景歷歷在目,劇中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法海的阻撓、水漫金山等經典情節,都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非遺文化受關注
首個非遺春節,春晚舞臺成為非遺展示的絕佳平臺。開場視覺秀《迎福》短短1分鐘便展示了打鐵花、慶陽剪紙、東明糧畫制作技藝等16種非遺,通過AR、裸眼3D等科技手段,讓古老非遺瞬間煥發新生,吸引觀眾眼球。
以北京中軸線為靈感的創演秀《棟梁》,帶領觀眾沉浸式領略千載流傳的中式美學。北京中軸線作為2024年申遺成功的文化遺產,全長7.8公里,由故宮、景山等五大類遺存共同組成。節目中,鳳凰傳奇的歌聲搭配梁思成先生繪制的古建筑手稿制作成的三維立體建筑模型,讓觀眾感受到飛閣流丹的建筑之美。
《潮起舞英歌》節目讓英歌舞驚艷全場,它是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融合南派武術、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表演剛勁豪放,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的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的演出讓其關注度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