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亭林祠建成180周年之際,10月25日,以“顧祠秋聲”為主題的顧亭林祠紀念活動在北京報國寺文化園隆重舉辦,此次活動主要以光影沉浸劇的形式帶領現場觀眾體驗士人成長之路,感受報國精神的時代脈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亭林祠位于報國寺西南,原為僧房,因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顧炎武長期寓居在此被辟為顧亭林祠。活動伊始,顧亭林祠三進院內上演的光影沉浸劇《顧祠秋憶》,讓觀眾以第一視角體驗進京趕考、顧祠修葺、讀書報國等場景,深刻體驗士人成長之路,與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從1844年第一次亭林先生會祭活動起,歷經三個甲子又到2024甲辰龍年,在顧亭林祠建成180周年之際,《顧祠秋憶》深刻展現了宣南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核,對現場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樹立愛國意識,培養家國情懷有著深遠的意義。
活動由“雙奧視覺設計師”張世騫擔任串講人,他以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調,將顧炎武先生的生平事跡和《日知錄》的深遠影響娓娓道來,與各年齡段群體一同圍繞“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分享人生感悟,讓這部歷經歲月洗禮的著作再次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活動上,還向西城知聯會、轄區公共圖書館、回民中學、兩新組織代表康邁骨傷醫院贈送了《日知錄》書籍,寓意著將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傳遞給更多的人,這一舉動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更是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囑托。
“顧祠秋聲”讀書報國活動同步發布,廣內街道鏈接“報國寺古舊書市”圖書資源,于每年“三月三”(上巳節)、“六月六”(曬書節)、“九月九”(重陽節)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從“開卷有益”到“曬書傳承”再到“秋收分享”,深化打造顧炎武“讀書報國”文化IP,惠及大眾,讓“讀愛國書,傳報國情”的良好文化氛圍浸潤每個角落,為廣內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