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中國人對“走捷徑”包裝出的一個新名詞。這幾年,蹭熱點是中國汽車做IP的主流旋律。芯片火了蹭芯片的熱點,增程火了蹭增程的熱點,這幾天安全在汽車圈又火了,大家又開始蹭安全的熱點了。似乎不懂得蹭熱點,現(xiàn)在大家都不會造車、賣車和講車了。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甚至是自己發(fā)展虛弱的一種表現(xiàn)。由于虛弱,就不得不向外找到一些可以拿來就用的方法論,與其說是方法論,不如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安全感。
熱點真的是蹭出來的嗎?我想講一個故事,中國的馬拉松賽事,曾經是汽車企業(yè)擠破頭都要贊助的跨界IP。但現(xiàn)在,似乎車企和馬拉松的關聯(lián)合作越來越少。一個世界上參與人數(shù)最多、參與門檻最低的體育IP,在汽車行業(yè)似乎火了不過10年,而且沒有誰在馬拉松這個IP上有唯一的標簽。這說明一個道理,熱點從來不是蹭出來的,而是在唯一性中有某種更高的要求。

有人曾研究過,一家車企想要在體育等熱點事件上形成IP,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企業(yè)需要耐得住前期投入壓力,通過“賽事IP化——IP生態(tài)化——生態(tài)商業(yè)化”三個必不可少的路徑,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注意,我說的“價值”二字,它不只是企業(yè)的銷售或品牌商業(yè)回報率,而是與自身商業(yè)價值匹配的IP價值。想要制造熱點,一家企業(yè)必須懂得平衡IP價值感和商業(yè)邊界感。有一句話形容,“讓觀眾忘記商業(yè)存在,只記住品牌與體育的共生價值”,這是一家企業(yè)圍繞一個跨界體育賽事形成IP的最高境界。
有人會問,在今天人人想賺快錢的時代,還有車企在中國做IP原創(chuàng)嗎?這個答案不僅有,而且可能最有力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中國汽車行業(yè)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

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是什么?不懂的人以為這是沃爾沃圍繞汽車做的一個什么賽事。實際上,這是一項全球頂級的高爾夫公開賽事,而且已經在中國舉辦了30年。30年時間,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參與并且成為高爾夫賽事的冠軍。沒有多少人知道中國人對高爾夫的理解,有多少源自沃爾沃。但這場圍繞高爾夫的中國最高等級公開賽事,卻自信到可以在名稱上不提“高爾夫”只提“沃爾沃”,就能讓懂高爾夫的人都知道這場賽事的含金量,這就是IP運營的價值。

中國球員吳阿順在第30屆沃爾沃高爾夫中國公開賽奪冠。
如果說高爾夫是一項小眾運動,不妨用中國人最聽得懂的方式來介紹“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你能想象這場賽事吸引的明星,都是因為熱愛高爾夫主動參加這場活動的嗎?你能想象這場帶著汽車企業(yè)品牌名稱的賽事,吸引了勞力士、斐樂、嘉實多等所有車企想都不敢想的贊助商。你能想象今天在全球高爾夫賽事小有名氣的李昊桐、吳阿順、竇澤成,如果不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中國人不可能在世界高爾夫界有今天的成就。
沃爾沃做了什么?憑什么是沃爾沃?為什么沒有人能替代沃爾沃?我來講幾個小故事回答這三個問題。